远处更宽阔的一处河滩,第 1 陆战团的两个两栖坦克连也已完成编队,Lvt-A1两栖坦克和配套的Lvt-4两栖人员运输车(图)们都被涂上了水泥灰与绿色交错的迷彩,蓄势待发。
尤其是那些两栖人员运输车内,更是坐满了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们。
“发动机预热完毕——”
“注意水密情况,准备入水!”
随着指令传下,装甲车辆们一辆接一辆地驶下缓坡,溅起大片水花,像头铁甲巨兽般滑入柔佛海峡。
在履带上的划水装置的驱动下,这些铁家伙们在晨雾与硝烟中开始向着对岸缓缓推进。
这场战役的主力,则是第 11 机械化旅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们。
为了让这些30多吨的大家伙们能够迅速通过海峡,第 702 机械化野战工兵营的工兵们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开始架设浮桥。
好在大量的桥梁构件早已储备完毕,再加上有机械化设备的帮助,更是如虎添翼。
对岸的鬼子自然也知道‘攻敌必救’的原则,隐藏起来的重炮们立刻开火,试图压制架设浮桥的工兵。
然而,土肥原贤二手里那残存的十几门重炮根本不是安民军堪称豪华的炮兵火力的对手。
观察到浮桥架设受阻的齐泉立刻下令调集部分火炮执行反炮兵作战。
仅仅不到半小时的炮战后,鬼子部署在北岸的炮火就哑火了。
很快,十几辆m4谢尔曼就排成一排,依次从新架设好的浮桥上轰鸣前进。
这座凝结了工兵们心血的浮桥宽阔且结实,由预制钢构件和重型橡胶浮筒构成,像一条钢铁蛇横跨海峡,一次能够承受3辆谢尔曼共同驶过。(二战白鹰的钢构件浮桥差不多能过一辆百吨王)
在它旁边则还有一条用冲锋舟和木板搭成的简便浮桥,用于供步兵使用。
坦克驾驶员们全神贯注,手中握紧操纵杆,脑袋探出车体,眼睛一刻不敢离开路面,生怕把坦克开的偏离路线,翻下河里去。
浮桥微微颠簸,每压上一辆战车,都仿佛是对人类工程极限的挑战。
好在一切顺利,先锋连的12辆谢尔曼都顺利通过了浮桥。
在一辆谢尔曼内,一名年轻的排长看了眼胸前挂着的怀表。
出身南侨机工队的他在加入安民军后,经过一年多的血与火的锻炼,如今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坦克车长了,他在无线电内大声下令:
“兄弟们,为了家乡父老,冲啊!碾碎这帮小鬼子!”
鬼子占领狮城后,将其改名为昭南特别市,推行类似某岛的倭化教育,逼着当地华人唱君之代。
还发行‘香蕉钱’(票面上有香蕉树的纸币,实际上没有任何信用,类似金圆券,很快就大规模贬值),掠夺当地华人财富,逼的当地市民不得不吃木薯粉、红薯粉等廉价食物果腹。
同时鬼子还残忍的打击报复一切在之前支持过民国抗战的当地华人家庭,制造了很多血淋淋的惨案。
因此安民军中不少出身海峡殖民地的官兵们心里早就憋着一口气了。
天空中,迎着东方渐渐升起的太阳,无数战机正从西北方呼啸而来,它们挂着炸弹和火箭弹,将用凶猛的轰炸窒息鬼子的防御。
后方,战地医院更是早已展开,无数护士医生已经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战士们的生命。
为了保护他们,齐泉特意留下了第 3 师的一整个步兵营,严防有小股鬼子或伪军前来搞破坏。
总攻,就这样毫不留情地展开。
每一秒钟,都有火炮怒吼,每一寸前沿,都有士兵向前扑进。战术、速度、火力、勇气,全都在这一刻汇聚成钢铁洪流。
-----
0724时,安民军陆战第 1 团某两栖坦克排已经顺利完成渡海任务,四辆Lvt-1型两栖坦克陆续驶上星洲岛北岸,正在沿着旧日约翰人遗留下来的铁路支线向南推进。
钢履碾压过铁轨与碎石,传来震耳轰鸣,热浪蒸腾在坦克周围,远处就是成片的椰林和遥遥传来的枪炮声。
兵力不足的鬼子无法沿着海峡处处设防,只能重点防御铁路桥和几处适合搭建浮桥的河岸。
因此这个两栖坦克排和伴随的一个连步兵们目前并未遭遇任何战斗。
“这里是0700,呼叫全排。”无线电里传来排长沉稳的声音,“我们的任务下来了——协助友军步兵进攻西边的克兰芝水坝,以及更南端的三号电台广播站。收到请回复。”
作为最早一批成功渡过柔佛海峡的装甲力量,第1团派出的两个装甲连虽然装备的是装甲较薄、火力相对不足的Lvt-1型轻型两栖坦克,却要承担最为关键、也是最危险的先锋突击任务。
战局之初,必须以最快速度拿下西北水系与通信节点,才能为后续大兵团主攻打开缺口。
团长童俣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但他也清楚,有时候战争就是拼速度、赌胆略。
兵贵神速嘛。
“0702收到,我车将紧跟0701行进。”
编号0702的坦克中,车长李志强按下无线电送话键,沉声回应。
话音未落,四辆Lvt-A1先后掉转车头,铁质车身擦过椰树干,车体在黄泥路上颠簸跳跃,一路朝着西南方向疾驰。
车内闷热如灶,机枪手、装填手、驾驶员各自默默调整姿势,检查武器与弹药,等待进入战场的那一刻。
狮城被誉为“东方直布罗陀”,其防御体系由约翰殖民者精心构建,自然不是徒有虚名。
整座城市主要包括沿海的炮台、地下指挥中心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这些约翰人建造的?防御设施基本没遭受任何破坏,就在鬼子占领后被重新利用(图,注意炮台朝向),成为了鬼子防御的核心。
而克兰芝水坝(图)位于新加坡西北部,原本是约翰人建设的重要水利设施,连接柔佛海峡和星洲岛。
最重要的是,这里控制着狮城的淡水供应。(现代星洲的淡水也是马来半岛供应的,不过相比二战新建了很多蓄水池和水坝)
彼时约翰守军对其竟未设置足够防御,致使鬼子以微小代价便占领了水坝,一举扼住了整座城市的命脉。
约翰军的懈怠,成了鬼子攻城的捷径。
缺少淡水导致守军士气大减,最终轻易的开城投降。
土肥原贤二自然不是个废物,相当了解这里重要性的他将整座水库改造成了“微型要塞”,部署了火炮、机枪巢、地雷和爆破陷阱等防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