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刘国良的猜测,一点也没错。
暂停结束,重回赛场。
手握发球权的陈金,仍是正手发球。
此前,他的发球,以勾手为主。
两局比赛下来,旋转、落点、节奏,已被林施栋习惯摸透。
反而是陈金的正手发球,好像是压箱底的大杀器,林施栋不太熟悉。
若非运气,陈金刚才那个正手发的纯下旋,他便吃转下网了。
正如刘国良所料,陈金之所以改变发球方式,果然是想抢攻,通过前三板,逆转局势。
发球抢攻,关键在于发球。
多以手上假动作——绝非用脑袋、手臂或者身体遮挡,迷惑对手,让对手误判旋转,从未进攻抢攻。
精通此技的佼佼者,莫过于当年的国乒大厨马林。
控制细腻而又变化多端的发球,杀伐果断而又暴力稳定的爆冲,让马林携以此技,纵横江湖。
作为马林的小师弟,无论是发球变化,抑或侧身抢攻,陈金的技术,绝不弱于马林。
手一用力,将球高高抛起,至少也有两三米。
转腰,引拍。
等到乒乓球落至身前。
身体带动手臂,重心压住弧线。
手指手腕,控制板型,顺势下切,与球合力。
球拍触球的刹那。
手腕一抖,反向上提。
动作虽然小巧,但毫不隐蔽,完全暴露在了林施栋的眼里。
“上旋!”
林施栋瞬间判断。
方才陈金引拍下切,确实是发下旋球的动作。
但在最后,手腕上提,分明又变成了不转或者上旋。
心念微动,只在电光石火间。
林施栋正想垫步上前。
突然。
一道灵光乍现:“不对!”
“以陈金的谨慎,怎么可能发出这么明显的球。”
“最后那个上提,是迷惑我的假动作!”
“这球是下旋!”
弹指不过刹那。
林施栋立马转变板型,以摆短下旋的方式,上步出手。
不料。
球拍胶皮,触及乒乓球的那一瞬。
林施栋脸色遽然大变。
“不对!”
瞳孔猛然一缩,林施栋心中大叫不妙,“这球就是上旋!”
霎时。
懊悔之意,席卷全身。
这就好比考试时,第一次明明选对了答案,却在交卷之前,匆匆改了个错误选项。
哪有时间细想,林施栋慌忙后撤。
然而,为时已晚。
“啪!”
陈金正手一抡,蓄力爆抽。
击球声,如天崩地坼。
小小的乒乓球,裹挟着万钧雷霆之力,撕裂虚空,朝章林施栋的反手大角,暴冲而去。
声势惊人,无可匹敌。
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无不登峰造极,势不可挡。
饶是林施栋速度再快,却也休想跟得上。
歘!
乒乓球贴着林施栋反手位的桌角,闪逝而过。
“6:2。”
裁判立马举手,示意陈金得分。
撇了撇嘴,林施栋摇摇头,对自己上一球的表现,很是不满。
“明明已经看出了旋转,结果……还是不够坚定。”
林施栋斜眼一睨,瞥视陈金。
他心里清楚,刚才的发球,看似寻常,其实是两人心理层面的交锋。
可惜,自己终究落了下风。
不得不说,陈金在对对手心理的揣摩和把控,与他的技术一样,同样顶级。
“陈金下次发球,必须盯死。”
林施栋握着裁判扔来的乒乓球,原地蹦跳了几下,嘴里发出“嚯嚯嘿嚯”的声音。
虽然陈金依靠发抢,扳回一分。
不过,林施栋仍然手握四分的领先,内心没有半点慌乱。
换方发球。
这一次,他也变了发球,改用勾手。
不转。
中线偏左。
但见陈金垫步上前,沉肩架肘,转胯拧腰,手腕内扣,作势欲拧。
林施栋屏息凝神,摆好阵势,或正手前冲,或反手反撕。
谁知,陈金中途变招。
原本台内拧的动作,突然一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为摆短。
这一下,完全出乎了林施栋的意料。
按理说来,中途变招,仓促之间,手上控制,势必减弱,以致回球质量,不会太高。
可陈金的二次启动,已然臻至随心所欲的境界。
在这种情况下,摆短的质量,弧线落点,均是上乘。
林施栋原想借陈金拧拉之力反击,手上动作,脚下步
伐,无不为此准备就绪。
没想到,陈金猝然变招,彻底打乱了他的想法。
“卧槽!”
林施栋心下一慌,赶忙垫步,试图回摆。
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
陈金此球,看似突发奇想,实则有备而来。
控制之细腻精妙,不但弧线低平,而且竟是个二跳不出台。
匆忙间,林施栋预判失误,以为是半出台。
等他发觉时,为时已晚。
球拍早已劈了出去。
砰的一声,重重地磕了一下球桌。
林施栋一时把捏不住,球拍脱手而出,掉落在台上。
6:3。
万幸的是,林施栋并未受伤。
林施栋面无表情,拾起球拍,看了一眼,胶皮并无大碍。
随即,又哈了口气,用手擦拭了一下球拍。
眼见陈金变拧为摆,虚晃一枪,反应之迅速,控制之精准,刘国良和王浩不由得相视一笑。
“陈金这小子,深得直板打法的真谛。”
刘国良笑道,“该暴力的时候,绝不手软,该油滑的时候,一万个心眼。”
“我是不是应该推线让位,把陈金交给马林培养。”
王浩开玩笑道。
“不至于。”
刘国良笑道,“冬训的时候,等马林有空,让他再指导指导。”
闻言,王浩心下微动:“要让陈金参加今年的冬训吗?”
明年上半年,有世界杯和世乒赛。
冬训便是为此而准备。
既然刘国良打算让陈金参加冬训,换句话说,陈金变有了参加世界杯和世乒赛的机会。
仔细想想,陈金虽然年轻,但以他现在的实力和战绩,足以参赛。
“当然。”
刘国良点了点头,“趁着冬训,你和教练组一起,针对陈金的技术,好好地总结调整。”
“如果这小子能够继续保持现在的水平,多哈世乒赛,未必不能夺冠。”
试想一下,一个十六岁的多哈世乒赛冠军,史无前例,那该是何等的噱头和流量!
想想都觉得兴奋。
“明白。”
王浩颔首。
他在国乒待了二十多年,也曾见过不少乒乓天才少年。
然而,即便是樊镇东这样的天降紫微星,也是在十七岁参加团体世乒赛。
直到二十四岁,才拿了世乒赛单打冠军。
可如今,刘国良居然预测,十六岁的陈金能拿明年多哈世乒赛的男单冠军。
“这样看来,刘指导已经彻底被陈金的实力和成绩征服了。”
王浩在心里微微一笑。
心念未转。
突然。
耳边突然爆发出一阵惊涛骇浪般的惊呼声音。
王浩猛地惊醒。
抬头望向赛场上空的大屏幕。
屏幕之上,正播着比赛的慢动作回放。
只见林施栋勾了个正手侧上短球,陈金垫步上前,转动手腕。
正手拧!
球飞在半空,画面突然停滞。
高速摄像机捕捉并测量的乒乓球转速,呈现而出。
“141.58?!”
王浩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
不仅是他,身旁的刘国良,以及其他教练队员,也都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根据历史记录,在38mm小球时代,曾有欧洲运动员,以反手弧圈,创下每秒170的转速。
40+大球时代,旋转减弱。
刚刚结束不久的巴黎奥运会上,记录到的最高转速,乃是安东.卡尔伯格的每秒146.6转。
紧随其后的,是樊镇东的每秒146.48转速。
可这两人的转速,无不是通过反手弧圈打出来的。
至于正手拧,想要拧出这样的转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跟反手弧圈能够调动全身发力不同,直板正手拧,几乎纯靠手腕。
别说腰胯脚下了,就连小臂的力量也难以借助。
饶是如此,陈金却以正手,拧出了如此恐怖转速的一球。
而且,力量速度,丝毫不弱。
触球弧线之诡异,堪比张霁科式反手霸王拧。
王浩一脸震惊:“这小子的手腕,到底是什么做的?”
“敢情不是骨头,是吸音钢?”
要知道。
他当年的直板横打,之所以那般强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手腕天赋,被人称作“铁手腕”。
一来反手拧拉,内扣角度之大,非常人所能及,二来手腕没怎么受伤。
可现在看来,陈金的手腕天赋,比他还要夸张!
“陈金的这个正手拧,进攻性有点强啊。”
作为当事受害人,林施栋单手叉腰,在原地呆立半晌。
最后,无奈一笑。
情不自禁,为陈金轻轻鼓掌。
正手拧,在比赛中,鲜有人使用。
原因很简单,发力纯靠手腕,进攻威胁不足。
譬如许炘,偶尔也会用正手拧,目的绝非进攻,而是改变节奏。
毕竟,这一技术,倘若使用娴熟,可拧出上旋,也可拧出下旋,变化多端。
比赛中突施冷箭,倒也不错。
唯独陈金,竟将正手拧变成了威胁性十足的进攻手段。
力量、速度、旋转、落点,丝毫不逊于反手爆拧。
“好恐怖的手腕!”
林施栋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4:6。
陈金再追一分。
原本五分的差距,自从暂停回来,便只剩下两分了。
好不容易比分领先,却又被如此可怕的对手连续追分,林施栋的心态,此时出现了一丝波动。
“必须想办法,不能让陈金继续追分了。”
林施栋深呼吸,稳住心态。
发球权,回到陈金手上。
陈金仍是正手发球。
同样的动作,同样的上提,让林施栋陷入了纠结之中。
“这球是上旋还是下旋?”
林施栋懵逼了。
没有遮挡,没有回抛,也没有台内抛球,他已经盯得很紧,可还是难以判断陈金这一发球的旋转。
“上旋?”
“下旋?”
“上旋?”
“下旋?”
林施栋的脑子都快爆炸了,“上个球是上旋,这次可能是下旋……”
“不,万一陈金猜到我会这么想,所以还是发上旋呢?”
“怎么办?”
“到底是什么旋转?”
“妈,我真的猜不透啊!!!”
没办法,林施栋只能硬着头皮,垫步上前,抢住落点。
遇事不决,拧他娘的!
嗤!
拧拉下网。
林施栋一脸的生无可恋:“果然是个下旋。”
“而且,还是强下旋。”
5:6。
眼瞅着陈金即将扳平比分,林施栋一抹脸,擦了擦额头上不断涌出的汗水。
暴汗如雨,好像怎么也止不住似的,渗入眼角,臜得生疼。
“嚯嚯嘿嚯。”
林施栋强振精神,弯腰俯身。
这一次,陈金总算又换回了他常用的勾手发球。
见状,林施栋松了口气。
“侧上。”
林施栋快速上步,抢到正手位,反拧中路。
陈金一拧腰,反手回挡。
林施栋脚下快速调整站位,全身力量,瞬间爆发而出,快撕斜线。
陈金早有准备,闪现左半台,借力贴防,顺势将落点引向林施栋的反手大角。
林施栋一个滑步,纵身飞跃,反手爆甩而出。
“啪!”
声势惊人,继续压制陈金的反手。
陈金不慌不忙,再次贴防。
只不过,有点没能压住林施栋这一球的弧圈,导致弧线略高。
眼中杀机,骤然暴涨。
林施栋抓住机会,猛地侧身,正手爆冲。
“啪!”
乒乓球如出膛炮弹,带着毁灭的气息,轰向陈金。
陈金也不着急。
似乎早已算死了来球线路,压住板型,重心前迎。
手腕一转,借力打力。
“啪!”
力透底板!
反抽直线!
“!”
林施栋一惊,脸色大变。
脚下猛蹬,拼命扑向正手大角。
可惜,晚了半步。
陈金反抽直线的球速之快,角度之大,绝非常人所能想象。
饶是林施栋步伐再快,却也只能望洋兴叹。
6:6。
比分扳平。
林施栋的领先优势,荡然无存。
漆黑的眼眸深处,不由得闪过一丝慌乱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