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得到夏侯渊率军到达的消息,欣喜若狂,他终于决定主动出击。
张合谨慎起见,将大军龟缩于营寨中不出。程昱和夏侯渊看到敌军坚守营寨不出,一番商量之后,准备正面攻打陈军营寨。
程昱与冯楷,率五千大军,攻打营寨东侧,乐进率骑兵近两千,攻打营寨西侧,夏侯渊率部攻打营寨南侧。殷署率余下的军队,留守鄄城。
曹军正面攻过来,陈军斥候很快就得到消息,回报张合。曹军没有掩藏行迹,张合也连忙一一做出应对。他亲率骑兵,坚守营寨的南侧。徐盛率其部下海军及其他两千步兵,坚守营寨东侧。眭固率余下的军队,借营寨的防御,坚守西侧。
大战很快就拉开序幕,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毫无谋略而已。
陈军营寨东面,程昱先发动攻势。他所率是步兵,先以盾兵为先锋,如潮水般涌向陈军营寨。徐盛早已率军严阵以待,弓兵以营寨外围的坚固栅栏为掩体,拉弓上弦,做出射箭姿势,待曹军进入射程时,弓箭射出,不断袭击着逼近的曹军。
曹军弓兵亦不甘示弱,在盾兵的掩护下,弯弓搭箭,与陈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射。箭矢如飞蝗般穿梭在空中,双方互有伤亡,陈军稍占优势,但曹军毫不退缩。
曹军盾兵步步前行,靠近营寨,终于突破了陈军的弓箭防线,冲到了营寨前。
徐盛微微惊讶,看来这程昱还真是不计伤亡,在弓箭弱势的情况下,强行突破,损失必定不小。
徐盛本是悍勇之将,敌军都冲到眼前了,他岂会示弱?他举着大刀,一声高喊:“将士们,给我杀。”
他身先士卒,率军迎了上去。双方士兵瞬间战到一起,激烈的肉搏战开始。
……
陈军营寨南面,夏侯渊率骑兵正面发动进攻,骑兵向陈军营寨冲杀而去。张合沉着冷静,他并不急于出击,而是命令士兵下马,依靠营寨外围的栅栏,以箭雨迎接曹军的冲锋,以此减缓曹军的速度。
然而,曹军速度丝毫不减,迅速逼近栅栏,箭雨虽密,却难以阻挡曹军进攻的步伐。
张合见势不妙,连忙下令撤退。曹军骑兵顺势冲入营寨,大肆厮杀。然而营寨内,虽有帐篷,却几乎没有士兵。夏侯渊很快就明白过来,这是敌军故意让出来的,他率军往营寨深处冲杀。营寨内,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贯耳。
张合集结骑兵,迎向冲入的曹军,双方战到一起,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骑兵你来我往,互有胜负,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
陈军营寨西面,乐进率两千骑兵,也发动了进攻,而他的对手是眭固所率四千步兵。张合也知道敌军有两支骑兵,但陈军骑兵太少,他也只好用步兵来对抗骑兵。为此,他安排了重兵坚守营寨西面,一则依靠兵力优势,二则靠营寨的防御力,眭固久经沙场,征战十余年,也是名老将,必能守得住。
乐进率军发动了进攻,冲向陈军营寨。眭固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依托营寨外围的栅栏,以箭雨迎接曹军的攻势。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但曹军骑兵势不可挡,强行冲破箭雨。陈军见势不妙,迅速撤退,曹军杀入营寨。这时,乐进看到,曹军的前面摆了几排拒马。原来,眭固早有安排,提前在营寨内摆好拒马,以此止住了曹军冲杀的脚步。拒马后面,弓兵列阵以待,再度向曹军发射箭矢。
乐进无奈,只能命令部分骑兵以骑射掩护,部分士兵下马清理拒马。在曹军士兵的努力下,拒马被一一清除,但陈军又选择继续撤退。
乐进率领骑兵继续往营寨深处冲杀。然而,刚冲出不远,又遇到了几排拒马横亘在前,让他倍感无奈。
眭固的作战意图很明显,就是一道又一道的拒马阵,来消磨曹军的锐气,同时避免与曹军骑兵正面交战。
乐进也只好如刚才一般,清理拒马,再往冲杀。
营寨三面被攻,陈军苦苦支撑,曹军想攻破营寨,也不是件易事。
……
大战了将近两个时辰,三个战场上的交战,也该到了决出胜负的时候。
东侧,在程昱几次强攻之下,徐盛率军拼命厮杀,挡住了曹军的进攻。久攻不下,程昱发觉陈军士气丝毫没有减弱,士兵越杀越勇,反而是自己的军队攻势慢慢减缓。看来,今日想破营寨,恐怕难了。鉴于陈军士气不减,他得出判断,可能西侧和南侧也没有得手。于是,他思考了一下,就下令鸣金收兵。
南侧,双方骑兵交战。初时进攻,曹军可谓是气势如虹。然而,随着战事胶着,夏侯渊却发现,自己的士兵单兵战力似乎不如敌军,要不是兵力占优,说不定还有溃败的可能。
他哪里知道,陈军的骑兵装备精良,马蹄铁、马镫都是精钢打造,品质保障。曹军的骑兵装备是跟袁绍学的,至今用的还是劣质铁。交战的时间长了,差距就慢慢体现出来。
夏侯渊看到形势不妙,想攻破营寨已是不可能,连忙下令鸣金收兵。
西侧,乐进所率骑兵,虽有骑对步的优势,但被陈军连续几道拒马阵阻挡,军中士气不断跌落。另外,乐进的兵力太少,一旦没有士气加持,面对陈军步兵,也未必能获胜。毕竟,战场是在陈军营寨里,这里不够宽阔,障碍又多,骑兵难以发挥优势。
连续冲破三道拒马阵后,乐进就下令鸣金收兵。在他看来,他攻破三道拒马阵,已是深入敌军营寨近一里多,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敌军就算夺回这些地盘,也来不及重新安扎营寨布防。下次攻寨时,他就可以接着往里进攻。
三个战场均是徒劳无功。程昱并不气馁,即便曹军再怎么占据优势,也不可能一战破敌,今日打不下,让士兵休息好,明后天接着再打,他就不信拿不下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