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知道他们整天在想些什么。
因为韩非想错了,所以为了惩罚他,林天准备让韩非多担心一段时间。
不过,他之前对韩非说的那句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儒家是生存还是毁灭,从来不看外人,而是看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能够认清形势,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界中,未必没有他们的位置。
反之,如果他们执迷不悟。
为了天下的稳定,儒家,也只能被毁灭。
这一点,韩非其实应该是看得最清楚的人。
只因为他曾经说过十个字‘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十个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第二天。
覆盖在桑海城的雨水已经停止,太阳升起后,天空一片明亮。
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了一阵阵的咸味。
由于桑海城毗邻东海,这成为了桑海的一大特色。
在一家旅店内,林天一行人在品尝了庖丁精心准备的丰盛早餐后,便启程前往小圣贤庄。
庖丁的烹饪技艺确实非凡,他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林天,竭尽所能地制作美食。
林天计划在处理完儒家事务后,继续留在桑海,好好享受庖丁的佳肴。
至于让庖丁前往咸阳,成为他的私人厨师,林天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
毕竟,庖丁作为墨家的一员领袖,自然不可能成为他人的私厨。
齐鲁地区并不以高山著称。
即便是泰山,也并非想象中那般巍峨。
小圣贤庄虽然建在桑海城的最高峰,但这座山峰并不高耸,至多只能算作一个小土丘。
儒家在齐鲁地区传承已久,小圣贤庄的历史同样悠久。
仿佛是为了突显此地的独特,连同这座庄园也建造得极为华丽。
韩非对这里颇为熟悉,他曾在此求学,如今重返小圣贤庄,不禁感到一丝怀旧之情。
在前往庄园的途中,他还向林天和惊鲵介绍了小圣贤庄的内部结构。
不久,三人便抵达了小圣贤庄的门前。
儒家的门徒立刻上前迎接,态度和善。
韩非也以儒家的礼节与他们寒暄,并递上了拜帖。
儒家门徒带着韩非的拜帖进入庄园。
过了一会儿,他们匆匆返回,对韩非三人表示敬意,并邀请他们进入。
韩非点头示意。
随后,三人跟随儒家门徒进入小圣贤庄内部,庄园内部装饰极为精致,与墨家不同,墨家机关城虽然精巧,但装饰简陋,更注重实用性,而儒家则偏爱华丽的装饰,小圣贤庄内部宛如一座花园,极尽奢华与雅致。
小圣贤庄的会客厅宽敞,历史上曾接待过无数诸子百家的人士。
但自从稷下学宫衰落后,诸子百家的人士也鲜少来访。
今日,在收到韩非的拜帖后,儒家现任掌门伏念便急忙来到会客厅等候。
不久,三道身影在儒家门徒的带领下来到这里。
两男一女。
其中一人是伏念熟悉的面孔。
“韩非师弟,好久不见了!”
荀子与前任儒家掌门,即伏念的师傅,并非真正的师兄弟,这一切都始于多年前,荀子辞去楚国兰陵令后,应儒家掌门之邀,来到小圣贤庄。
由于前任儒家掌门年事已高,两人便以师兄弟相称。
若论年岁,伏念与韩非相差无几,然而,自幼便在儒学宗师门下修习,使得伏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儒门大儒。
“拜见伏念大师兄!”
韩非亦向伏念致意,他们之间并不十分熟稔,但韩非能否达成使命,却与伏念这位当代儒门宗师的态度息息相关,伏念的态度,同样关乎林天的立场。
一番寒暄后,伏念的目光转向了伴随韩非的林天。
韩非的拜帖中,除了表明来者为韩非,更让伏念重视的,是与韩非同行之人。
“这位,应该就是阴阳学派的领袖,林先生吧!”
“伏念,拜见林先生!”
面对林天,伏念恭敬地行了一礼。
身为儒门宗师,伏念自有其骄傲,自然不愿像他人那样称呼林天为“玄天阁下”。
幸运的是,韩非的拜帖中提及了林天的名讳,因此,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称呼林天为“林先生”。
林天听闻伏念之言,平静回应:“伏念宗师,不必多礼。”
礼节过后,伏念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严肃,向林天询问:“不知林先生光临我儒门,有何贵干?”
林天身为阴阳学派领袖,尽管阴阳学派的名声在天下并不如儒门那般显赫,但也算得上是百家争鸣中的佼佼者,更何况,阴阳学派背后有秦国的支持。
阴阳学派的领袖,更是江湖中闻名遐迩的顶尖高手。
这样的人物造访儒门,自然值得伏念慎重对待。
林天平静说道:“伏念宗师此问或许有所偏差,我只是偶然路过儒门,若想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应当询问韩非才是。”
伏念听罢,一时愣住,随即转向韩非。
韩非感受到伏念的目光,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伏念宗师,秦王有诏书欲交付儒门!”
伏念闻言,眉头紧锁。
他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出了韩非话中的深意。
大意是秦王想要对儒门下达诏书。
按常理,秦王身份尊贵,儒门说到底只是百家之一,接受秦王的诏书并无不妥,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儒门的总坛位于齐国境内。
齐国尚未被秦国所灭,秦王向位于齐国的儒门下达诏书,又有何意图?
此举无异于将齐国视作自己的领地。
秦王,真是霸道!
伏念心中涌起诸多感慨,但即便知晓秦王的霸道,他也无能为力。
毕竟秦国的势力已成。
若他不接受这份诏书,则意味着整个儒门将因此而触怒秦王。
尽管齐国目前尚未被秦国所灭,但根据秦国所展现的坚定意志,对齐国的征服只是时间问题。
齐国显然无力抵抗秦国的军事进攻。
因此,齐国及其儒家学派最终被秦国纳入版图,似乎已成定局。
换句话说,儒家学派归顺秦国的统治,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目前若得罪秦国,虽然秦国一时半会儿可能无法对儒家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这无疑会埋下隐患,对儒家的长远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