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小哥 作品

第2161章 多事之秋

沈放的出现,预示着绝非是一起,普普通通的实验室意外事故那么简单。本文搜:大神看书 dashenks.com 免费阅读

有可能上升到安全层面。

厉元朗坐卧不安,时刻关注救援现场的最新消息。

随着紧张救援工作的展开,不时有科研人员被救出,也发现了遇难者遗体。

奇怪的是,林溪怀教授并不在其中。

据被救人员反映,事发时,林溪怀正与团队核心成员,就一项实验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

不成想,就在他的实验室内,突然发出剧烈爆炸。

现场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按说,实验室建在地下深处。

且在安全方面采取多项保护措施。

即便发生爆炸,也不会把试验基地烧得火光冲天。

可事实偏偏就是这样,所有不可能,恰恰成为可能。

先不说爆炸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光是遇难的科研人员,那可是科研领域的宝贵财富,失去的不仅是生命,也带走了这方面的技术。

尤其林溪怀。

他是我们好不容易才请来的科学家,仅是从岩石中提取能源这一重大发明,已然改变原有认知。

并且经过几年来的不懈研究,又在其他领域有所斩获。

这其中,林溪怀还不断培养了不少科研人才。

大部分来自于各大知名院校,还都是二十几岁的风华正茂年纪。

这种损失,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所以说,此事已经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不然的话,也不会派沈放这样有分量的人,亲自来到洛迁省。

一晃过去三天,救援工作仍然紧锣密鼓的进行。

失踪的二十三个人,十五位陆续救出,其中三人遇难。

剩余的八人,依旧没有下落,包括林溪怀本人。

就在厉元朗为林溪怀牵肠挂肚之时,常务会议上,因为教育厅提出裁减一千五百名代课教师一事,厉元朗和常务副省长石美萱的观点,产生不同意见。

石美萱主管全省钱袋子,了解政府家底。

对于辞退一千五百名不在编制的教师队伍,她自然支持。

用她的话说,长痛不如短痛。

全省这么多代课教师,给财政带来不小压力,尤其教育厅。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失,特别乡镇这方面,生源严重不足。

所以,教育厅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止损,势在必行。

她的话,引起参会其他省领导不少赞成声音。

可厉元朗依据王丛的调查报告,并结合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谈及代课教师面临的诸多困难。

主要是年龄和出路两方面。

一旦失去这份工作,他们接下来该如何自谋生路?

副省长金英子提出建议,她表示,目前各地有大量培训机构,可以推荐辞退的教师们,去这些地方应聘,寻找工作机会。

王若勋当即提出不同意见,他说:“金副省长提出的思路,有很大局限性。乡村代课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年岁偏大,和刚从院校毕业的师范生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再说,培训机构大都集中在县市区,乡镇很少。一旦他们离开本乡本土,适应是个问题,无形中也会增加开销。”

“因此我认为,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实际情况,想出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

副省长李志高也提出他的观点。

他分管农村工作,了解农民的现实情况。

从他接触农民比较多的角度,详细阐述了代课教师家庭普遍一般,工资是一份很大的收入占比。

两三千元,很多人不觉得什么,可在代课教师看来,绝对算是一笔可观收入。

钱不在多,至少是有保障的。

祁仲模也插言,基本上和王若勋、李志高的想法相似。

可石美萱仍旧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她的观点。

和金英子一样,赞同教育厅的裁减方案。

这下,和厉元朗的理念,有了很大不一致。

鉴于大家意见分歧,厉元朗只得将此事暂时搁置。

对列席会议的教育厅厅长周国敦说:“你们教育厅回去研究出一个可行性方案,下一次常务会议我们再进行讨论。”

“我的意见是,裁减可以,但也要考虑代课教师的确有困难,要把这一点考虑进去,不能只顾着甩包袱,而不照顾他们的苦处。”

周国敦连连点头赞同,表示回去后即刻开会研究,争取尽快拿出方案,请省领导定夺。

这件事,很快传进郭启安耳朵里。

挺赵兴说完,只是冷笑一声,没做表态。

心里却对郑令文的那番说辞,感觉出他在夸大其词。

说什么石美萱站在厉元朗那一边,实则看来,这个女人分明和厉元朗弄不到一块去。

别看二人在宁平有过共事,想来也是面和心不和,至少不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倒是石美萱此举,给郭启安提供了一个信号。

可加以利用,把她争取过来。

石美萱是省政府二

号人物,在常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要是她审时度势,既给自己增加砝码,又能在省政府安插一颗钉子,对于今后和厉元朗相处,不落于下风。

于是,抓起桌上话机,把郑令文叫了过来。

郑令文身兼汉林市委书记,他在汉林市委同样也有一件办公室。

一般情况下,他在省委的时间要多。

汉林市委那边,也要兼顾。

一个星期会抽出两天时间,坐镇汉林市委。

集中在这两天,处理市委事务。

他不在汉林的时候,市委工作都由副书记陈军负责。

小事他能做主,大事必须要向郑令文汇报,由郑令文做最终决定。

郭启安打电话的时候,郑令文正在市委开会。

一晃,马上就要到十一了。

借助去年的冰雪节的东风,汉林市政府拟出新方案,准备在冬季再搞一次规模宏大的冰雪艺术节。

巩固去年成果,继续宣传汉林,宣传冰雪艺术。

这次会议,就是听取有关方面汇报。

自从罗谦走后,陈军感觉丢了魂一样。

罗谦在任时,陈军考虑罗谦身份不凡,将来必然有更大的发展趋势。

而且,自从他和吕士春竞争汉林市长败北后,陈军越发觉得,自己的背景太垃圾了。

关键时刻,使不上劲。

要是靠上罗谦这棵大树,人家可是堂堂的三号人物。

有朝一日,遇到类似情况,罗谦的一句话,胜过很多人的十句、百句。

因而,罗谦刚上任没多久,陈军主动抛出橄榄枝。

罗谦那会儿正需要建立自己班底,面对陈军的主动示好,自然乐见其成,痛快招入麾下。

为了彰显对罗谦的忠诚,陈军没少在各种场合,与罗谦保持高度一致。

大会小会上,把罗书记挂在嘴边,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和口头语。

这种极大的献媚,自然和吕士春产生隔阂。

本来,两人在竞争市长的时候就是对手,关系肯定一般。

现如今,陈军倒向罗谦,处处维护罗谦。

而罗谦又喜欢插手市政府事务,往往都让陈军打头阵。

如此一来,他和吕士春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势不两立。

就差公开翻脸,唱对台戏了。

本以为,罗谦会在洛迁省干上几年,一切顺利的话,有可能接任省长位置,或者直接升任书记,也不是不可能。

谁成想,罗谦败走麦城,不仅离开,还离开的干干净净。

把陈军闪的,差点没把老腰闪折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罗谦灰溜溜走了,郑令文顺势而上,成为汉林新的掌门人。

陈军和郑令文之间,压根没有交集。

别看他是汉林市委副书记,人家郑令文曾经是省委组织部长,论起来,说他是陈军的顶头上司一点不为过。

二人身份差之千里,偶有照面,还是陈军在省里开会时,他坐在下面,听台上的郑令文讲话,仅此而已。

吸取罗谦的前车之鉴,加上他对郑令文的了解。

陈军没有马上示好,而是尽心尽力的工作,表现出对郑令文的极大尊重,先给郑令文留个好印象。

可观察了一段时间,他发现,郑令文对他不温不火,看不出一丁点的善意。

陈军苦思冥想,眼珠一转,冒出一个念头。